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刺绣唐装店铺起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刺绣唐装店铺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山装有什么意义?
中山装的意义是代表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饰,于是孙中山先生便结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义创造了中山装。
中山装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中山服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中山服,又称中山装,根据孙中山先生曾穿着的款式命名。中山服是由孙中山提出以当时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企领文装”改造而来,从试制的中山装开始,每个细部都有其特定的新中国文化内涵,为中国大众男性喜爱。中山服于1912年面世。辛亥革命胜利后,人们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时,府内的人为他的服装一事进行过一悉考虑。当时,有人建议:马褂、布结扣衣、长衫都不能显示总统的风***,孙中山先生经常迎接宾客,应制作一套得体的西服。也有人认为国人应有传统的本色。中山先生认为:穿西服就得用外国的衣料,那就要浪费我们中国的钱,使我们的黄金、白银白白地流到外国去。大家一致认为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决定根据他的意见,结合中国人的服饰特点来进行创制。一位名叫黄隆生的商人接受了这项任务。他结合我国紧领宽腰的服装特点,参照西服落落大方的整体造型框架,多次修整,设计成一套供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穿用的服装。因为是替孙中山先生特制的,故名“中山服”。中山服结构严谨,庄重,八字型关门领,正中五粒扣直线均匀排列,四个均衡对称贷袋,加上缉明线及腰节收省,穿着后收腰挺胸,显得精神大方。中山服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温自煌先生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文化,吸收反领服装款式优势,融汇当代时装特点,经多年构思,设计出了新版中山服,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所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从最早的满街尽是红、绿、黄、灰、蓝等等,到如今众多国际品牌的服装成为常物,但作为中山服,却是中国的经典服装,也是我国的开国国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缔造伟人们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宣告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服的形象引起全世界瞩目。
服装特点
中山服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中国男人身形比较修长,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1950年后,中山服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解放前的袍褂彻底消失了。
中山服又称中山装。根据孙中山先生曾穿着的款式命名。自公元1923年问世迄今已90多年了,它一直是中国男性喜爱的服装之一。主要特点是立翻领(原先为立领)、前身四个明贴袋,款式造型朴实而干练。
服装起源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大元帅时,感到西服不但穿着不便,也不大适应当时我国人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当时我国盛行的大襟式长衫、对胸式短衫裤等“传统服饰”又不能充分表现推翻帝制后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服的缺点。
经过长期的考虑,孙中山提出以当时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企领文装”(即现在已不流行的青年装)上衣为基础,稍加改进:在企领上再加一条翻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的多少而膨胀收缩的“琴衣袋”式样。从试制的中山装开始,每个细部都有其特定的新文化内涵,根据民主共和体制的五权分立、国之四维、三民主义和中国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参与建国理念,而改中山服前衣襟有五粒扣子,四个袋,三粒袖扣,胸袋盖成倒笔架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刺绣唐装店铺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刺绣唐装店铺起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