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藏书公司起名怎么起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藏书公司起名怎么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藏书庙典故?
藏书镇是一个文化古镇。"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典故出自西汉时代的会稽太守朱买臣,成为千古传说。
朱买臣出身在本镇穹隆山麓旁的村庄,家境贫寒,终日上山打柴,卖薪读书,常把书籍藏于一座破庙中,五十余岁,才得志做官,后来衣锦还乡,修缮那座破庙。
后人为纪念他读书之艰辛及勉励后人发奋读书,便取名为"藏书庙",而"藏书"的镇名与此相关。
藏书楼取名为天一阁的原因是什么?
据清代学者全祖望《天一阁碑目记》称,由于范钦在刚刚建设之初,曾建一水池于下,后来又搜集石碑刻,得到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范钦认为与是建池不谋而合,于是便就以“天一”为此阁之名。
另一种说法是:既然是建藏书楼,书纸最怕的就是火,受汉代学者郑玄注解《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启发,于是把书楼题名为“天一阁”,是为“以水制火”的意思。
你知道哪些关于藏书家的趣事?
诚邀,楼主的问题非常好。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藏书历史的国家,据考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私家藏书者,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延续至今,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留存与传播,藏书家又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藏书家又与他们的藏书楼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赫赫有名的天一阁,铁琴铜剑楼,海源阁,皕(bì)宋楼,八千卷楼、广韵楼等。
而我要说的就是清代黄丕烈的藏书楼“百宋一廛(chán)”和吴骞的藏书楼“千元十驾”,关于他们俩的藏书的故事,有不少有趣的事情。
首先来说黄丕烈(1763年—1825年),他是清时期乾隆至嘉庆年间人,酷爱藏书,给自己的藏书楼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百宋一廛”意思就是藏了几百种宋版书的书房,他有一个外号叫做“书魔”,从这个外号中就知道他藏书的痴迷程度了,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爱收藏古书籍,尤其是宋版的书籍,得之如获至宝,黄丕烈为求购得到古籍善本,不惜重金,会精心加以鉴别,对版本进行研究,一一校跋,关于他藏书的趣事有两则。第一个就是在1801年的时候,朝廷任命他做直隶知县,他竟然没有去,原因就是为了收藏书籍,这样的理由算是非常独特而又有趣了,专注的人就喜欢干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在家中专门修筑精舍“荛圃”,每次求购得到古籍善本,尤其是宋版书之后,会专门邀请一众收藏界的好友前来观书,如钱竹汀、段懋堂、程易畴等,其实都是藏书界的大腕级人物。一杯清茶,一炉好香,来个茶话会,赏书会,这是黄丕烈先生藏书的又一趣事。
再说一个有名的藏书家,叫吴骞(1733-1813)学识非常渊博,最喜欢藏书,每遇到古籍善本,不惜重金求购,如果人家实在不愿意出手,他也会把书借回来抄阅,有一次他从别人处求得名刻善本四万五千余卷,专门为这一批书籍修建了一座拜经楼,并做题跋记录下这件事情。还有一次他得到宋版乾道、咸淳、淳祐三朝将近一百卷的《临安志》,欣喜之余,刻了一枚“临安志百卷人家”的印方纪念此事。
关于吴骞的藏书趣事是和黄丕烈分不开的,他听说黄丕烈藏有几百种宋版书,还专门给藏书楼取名“百宋一廛”,吴骞便将自己收藏的千余部元版书整理出来,专门修筑藏书楼收藏元版书,并且取名为“千元十驾”意思是自己的千余部元版书足以媲美黄丕烈的几百种宋版书。“百宋一廛”和“千元十驾”这两座藏书楼好像在中国的藏书史上并驾齐驱,这听起来真的是一件无比有趣的事情。
两个收藏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收藏书籍的事情被人们传为一段佳话,人们便把这两座藏书楼合称为“百宋千元”,“百宋千元”的故事成为藏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美事,也是一桩非常有趣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藏书公司起名怎么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藏书公司起名怎么起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