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游学公司起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游学公司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的那些隐士足不出户,又没有电视报纸,是如何知道天下大势的?

古代的那些隐士足不出户,又没有电视报纸,是如何知道天下大势的?

古代的隐士不需要呆在深山老林里,对于士族来说只要不入仕就算归隐。所以除了那些修道的,消息闭塞的隐士真心不多。

很多隐士不入仕未必是真的想归隐,只是待价而沽。比如古代的归隐圣地终南山,很多人大老远跑去那里归隐其实是因为旁边就是首都。大家都是等待做官的,有些是官不大不想干有些是还没找到门路最终一起就扎堆在那里玩隐士了。但最终目的还是做官,所以整个圈子对政策的变化比朝堂还关心。

游学公司起名,游学公司起名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像诸葛亮之类的隐士都不需要大老远跑终南山去。在察举制的基础上,能做官的来来***也就那么一些人,南阳诸葛氏在当时本就是重要士族之一。再加上他还是水镜山庄的招牌学生实在没必要跑那么远。那个时代的师生关系可不像现在,比如刘备起点那么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老师卢植不喜欢他。卢植觉得刘备这个人做人浮夸没有真学问热衷钻营。还好读书的时候公孙瓒还挺看重同窗之谊,要不刘备的本钱更少。

总的来说隐士其实不缺消息渠道。天地君亲师里亲和师都能给他们带来普通人难以涉及的时政消息。这方面在唐宋甚至已经变成了出世的标准模板。先坐坐世外高人和一圈子朋友名流“清谈”天下大势和自己的治世良方。同时用委婉的诗文在当今名士那里投石问路。到了宋代只要官的品序够高基本都桃李满天下,但可不是那些人真教过书。

隐士足不出户,怎么可能知道天下大势?但凡那些知道天下大势的隐士,背后都有一张高效情报网

游学公司起名,游学公司起名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题主说的诸葛亮,这个人曾经写下出师表自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可这人见到刘备时,却能侃侃而谈,不出茅庐而三分天下

生而知之,神奇!天人感应?更神奇!

可细数诸葛亮朋友圈,我们会发现,诸葛亮要是不知道天下大势那才出鬼

游学公司起名,游学公司起名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常和诸葛亮交往的,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就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还有走江湖闯天下的颍川徐元直,这些都或多或少都和各地方实权人物有交集,是名士;除了这些人,诸葛亮哥哥叫诸葛瑾,在东吴为官,和鲁肃一个地位;诸葛亮岳父叫黄承彦,荆州大族,但凡大族,和上层建筑就脱不了关系……

这些人喝喝酒,写写信,天下大势还有什么不了解的?诸葛亮拿的都可能是一手资料

资讯那么通畅,为什么还去做隐士呢?还以诸葛亮为例,这点对比一下庞统

一个凤雏一个卧龙,人云凤雏卧龙得一而可安天下,但相比于起点就是刘备军师的诸葛亮,庞统就比较悲催了

先是出仕东吴,可在东吴庞统仅仅是周瑜手下掌管账目主薄,可有可无。后来经人介绍投靠了刘备,但在刘备账下,早期也仅仅是一县令,没干多久还被免职了。如果不是诸葛亮等人极力推荐,估计老庞这人只能流泪,怀才不遇……

同样大才,积极出仕的庞统为啥就比不过隐居的诸葛亮呢?

唐朝人卢藏用看的很明白,他指着终南山对得到皇帝召见的一道士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道士回应:以仆所观,此乃仕宦捷径耳

人生八苦有一求不得,做知天下事的隐士,不过是吊人胃口,走终南捷径罢了

如今科技发达,甚至连古人觉得十分难得的报纸新闻这样的资讯“利器”也被我们认为传播缓慢,移动网络的崛起,几乎让消息可以无缝的推送到我们的面前,正可谓足不出户,天下皆知。

那么古代的资讯传播速度又是如何呢?举个例子,如汉朝始祖刘邦在年少时候,由于喜欢剑术,便从楚地跑到了齐地,只是因为他听说齐地有一个剑术大师非常的擅长耍剑。可当刘邦到了之后,才知道这个人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连墓葬都已经变成了平地。由此可见信息传播之慢。

但是,我们却又时常在一些故事甚至是史料之中,得知古代有那么一类人,明明在信息传播如此不发达的时期,却依旧可以足不出户,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如果说到古代咨询传播的方式,其实还是离不开报纸,而报纸最早大抵出现在唐朝时期,虽然这是一种了解资讯的方式,不过传播速度并不是很快,即便如此,唐朝之后的隐士也还算是可以足不出户来了解天下大势,只不过有时效性的问题。

那么疑问又来了,唐朝之前的隐士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天下大势的呢?如《三国》中的诸葛亮久居山野之地,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把天下大势分析的头头是道,还有著名的《隆中对》传颂至今。

其实说起来,所谓的隐士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那般,隐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

也就是说隐士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大多数隐士都是草包,都是沽名钓誉之徒。诸葛亮不算是隐士,他在南阳待着只不过是一种待价而沽的手段。

隐士的重点是隐,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不知道,但是一个隐士要是隐的让全天下都知道他,这个隐就不单纯了,所谓的隐世就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

古代所谓的隐士一般都是出现在汉代,到隋唐开始出现科举制度以后,所谓的隐士就消失了。说白了,隐士就是一种求官的手段

汉代选拔官员用的是“举孝廉”制,就是靠地方官推选,所以很多聪明人为了表示自己志向高洁,就***装不能呆在俗世,要去山里隐居起来,然后还要不断做出各种惊人的举动和发表奇怪的言论,让自己隐居地周边的百姓帮助宣传自己,最后被地方官听闻后,能让地方官推举自己入朝做官。

到了隋唐以后,想当官就要考科举,隐居这个手段已经骗不到官位了,所以在隋唐以后就几乎没有隐士了。当然元朝没有***科举,所以又出现了隐士,不过在明朝建立后,隐士就绝迹于历史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游学公司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游学公司起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