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DC公司起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IDC公司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VC++的编辑框如何加入文本?
1、打开Visual Studio 2013 依次点击左上角的文件-新建-项目。
2、在弹出的新建项目窗口中依次点击:已安装 - 模板- Visual C++ - MFC,再点击MFC应用程序,并输入项目名(也可直接使用默认名称)在此例中我们取名为MyFirstMFC,最后点击确定按钮。
3、在程序中添加一个编辑框和一个按钮,设置按钮ID为IDC_SetText,Caption为“设置编辑框文本”;设置编辑框ID为IDC_EditBox;调整好窗口的大小。
4、双击“设置编辑框文本”按钮,在按钮的处理程序中添加代码: GetDlgItem(IDC_EditBox)->SetWindowText(_T("我是编辑框的内容"));
5、生成程序,启动调试,点击按钮就会设置编辑框中的内容。
怎样看此次英特尔CPU漏洞?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蔡鼎认为:
虽然英特尔的程序员们正在争先恐后地修改系统,但这些对Linux和Windows系统的更新将会对英特尔的产品性能产生影响。
The Register指出,根据具体任务和处理器型号的不同,其性能可能会因此降低大约5%到30%之间。除了Linux和Windows的操作系统外,苹果64位的MacOS X也需要更新。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没有设计缺陷的新处理器。
The Register还称,这一缺陷存在于英特尔过去十年生产的处理器中。该漏洞允许用户程序辨别受保护内核内存的内容,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更容易地发现其他安全漏洞。实际上可能比这更糟——该漏洞提供对内核内存的访问,“可能会被程序和登录用户滥用以读取内核内存的内容”。
而每当一个特定的运行程序需要做一些有用的任务时——例如写入文件或打开网络连接,都必须临时手动控制处理器到内核,以执行任务。
2017年,包括“想哭”、“果蝇”等勒索***肆虐全球,这也与电脑上的系统密不可分,但值得注意的是,The Register的报道并未提到英特尔芯片漏洞曾造成黑客入侵。英特尔也在其官方声明中表示,“今日媒体报道称这一安全问题是由一处‘缺陷’引起的,而且仅影响英特尔芯片的说法不正确。基于目前分析,许多类型的计算设备(包括许多不同厂商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都容易受到这些漏洞的攻击。”在声明中英特尔提到,并且他们认为任何性能影响都由工作负载决定,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并不显著,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
事情是这样的:简单来说,昨天有几位研究者发现,由于Intel芯片设计的漏洞,可能会导致恶意程序会拥有它们本不应该拥有的高权限,比如说访问内核内存(KernelMemory),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用户内存的(User Memory)。因为内核内存由于非常高的权限,自然只有特定的程序可以访问,而昨天被曝光的漏洞可以让其他正常的程序也能访问这最敏感、最优先级的部分。
虽然Intel在声明中表示“相信这项漏洞会带来潜在的敏感数据被***的风险,但是相信不会引起设备崩溃、删除设备,或是漏洞被修改、定制”,但是漏洞还是要修补的。其实这前面的问题和我们关系都不大,毕竟安全问题我们又不是没有在2017年经历过。重点在于,根据现有的说法,要完全解决该问题并不能靠微代码更新或是简单的升级,而是需要Intel自己解决该问题,而亡羊补牢的手段就是通过Page Table强制将用户内存、内核内存分开以避免潜在的“渗透”,而关键就是这里,使用Page Table会带来性能影响,具体影响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设备加以测试,但是我们看到的最小值是5%,而极端情况是超过20%,这对于原本就很难通过堆砌晶体管而带来性能提升的处理器来说是很大的数字。不过我有种感觉,具体的程度多少一定会被很多营销号、公众号带歪,大家要留意官方的消息。
来自The Verge的消息称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Skylake架构以后的产品情况会乐观一些,也就是说Kabylake、Coffee Lake的第六代酷睿后的产品所遭受的性能损失会较少,而在Skylake架构之前的产品,比如说还有很多用户在使用的Haswell、Ivy Bridge架构产品所获得的性能损失会大得多。
其实家用的消费级设备还不算什么,这次影响最大的还是云服务,尤其是微软和亚马逊,世界上很多企业和服务都依赖于他们提供的云。微软目前已经紧急发布修复补丁KB4056892(Build 16299.192),面向Windows 10/8.1/7,但运行后两者的设备需要到下周晚些时候才能自动更新(不同系统既定的补丁日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Linux、macOS都暴露在安全风险当中,而后两者何时能够拥有对应的防范。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关于这次由于内存设计而带来的安全危机还在快速发展中,是否会带来扩大化还很难说,我们还会在稍后跟进。
英特尔处理器存在严重安全漏洞的问题,从昨日被媒体爆出,就引发重大关注,各种声音甚嚣尘上。英特尔股价周三大跌5.5%,创下了2016年10月以来最大的跌幅,而竞争对手AMD股价涨幅超过8%,据说芯片不受影响。
36氪收到《英特尔关于安全研究结果的回应》的邮件,否认“芯片级漏洞”为英特尔产品独有,回应称:“根据迄今的分析,许多类型的计算设备(有来自许多不同供应商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都会容易受到类似攻击。”并表示,英特尔和其他供应商原本***在下周发布更多软件和固件更新的原因。称存在很多媒体报道不正确。
这一场“安全风暴”的始末究竟如何?英特尔的回复又是否解答了安全漏洞的疑惑?
芯片安全漏洞,全球电脑、手机、巨头云计算服务无一幸免
1月3日,据外媒The Register报道,过去10年中的英特尔处理器存在严重的芯片级安全漏洞,而且修复难度很大。报告中提到,修复必须在系统级别,即使完成了修复,也会对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报道中称其为“现代设计缺陷”,所有能访问虚拟内存的CPU,都可能被人通过这项漏洞进行访问,这意味着受保护的密码、应用程序密匙等重要信息都可能被黑客攻破。
除了微软Windows、苹果macOS之外,Linux操作系统也受到了这一英特尔漏洞的影响。除了个人电脑之外,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云计算服务也受到漏洞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商业化正值起步、需要计算力推动的当下,巨头的云计算服务受到影响,可谓是对AI发展的一击重锤。
而且补丁的修复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降速。一名开发人员表示,至少在Linux上,5%的降速会很常见,而某些任务可能会减速高达30%。修补这一漏洞的补丁还将会影响到系统调用的底层功能,因此将影响到软件编译,虚拟机运行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IDC公司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IDC公司起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