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履带公司起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履带公司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德国的设计师在研究黑豹坦克之前,重新规划了他们从1型到4型坦克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这些设计师们觉得以前的坦克过于强调机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防御能力和攻击 力。这些坦克非常胜任德军在苏联的闪击战,它们可以长距离穿插几百公里,把大量苏军分割合围,在战争初期歼灭了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兵力。
综合来看,一定要给二战坦克来一份综合排名的话,第一我肯定选他。
火力:
这个没的说,一门75mm Kwk42/70L长倍径火炮在2000米外,即便是使用APCBC弹都能保持100mm以上的穿深。而且初速高,直射距离远。非常适合远距离黑枪(尤其是虐T34),即便是IS2,因为他的122炮装填慢(相比75炮一分钟可以打6发,122撑死了2发)、弹道差,远距离和黑豹对抽也是劣势。盟军那堆馒头就更别说了
装甲:
80mm的正面倾斜表面硬化装甲和弧形的100mm炮,在1000米距离上对付盟军坦克基本不算太虚,尤其是摆出个30°角度对敌时候,首上装甲更难被击穿。但黑豹生产的时候德国已经缺乏钼,因此比较脆,容易被大口径的弹丸或者高爆弹击碎。
侧面40mm的装甲确实有点不够看...甚至能被PTRS这种反坦克***打穿,因此不少黑豹装侧裙也不单单是为了防空心装药筒子。
豹式坦克***用与虎I坦克相同的迈巴赫发动机,但重量为45顿左右,属于中型坦克。所以机动性和动力好于56顿的虎I坦克,其装备的75毫米炮虽然不及虎式的88mm炮,但长身管使得豹式的75mm炮对于盟军坦克来说仍占有压倒性优势。
另外豹式全车***用倾斜装甲设计,防护性能高于早起垂直装甲型德军坦克,生存能力更强。但二战后期德国战事吃紧,***不足,所以豹式一直面临装备量不够的情况,这也制约了豹式坦克的总体表现。总的来说豹式是二战中优异的中型坦克。
我是懂枪帝壹哥,我来个靠谱的回答。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充分运用德国在航空兵装甲兵上的优势,仅仅28天波兰首都华沙被攻克,36天后波兰已经没有有组织的抵抗了。在战争初期,德国人凭借自己的三号和四号坦克横扫欧洲,德国人以为用三、四号坦克基本就可以打遍全球了,但是他们在东欧遇到了对手——来自苏联的T-34坦克。
T-34坦克有一门76.2毫米的坦克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能稳定击穿德国三、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一、二号坦克更是被无情碾压。T-34正面拥有带倾角的45mm装甲,等效近70mm,简直是当时一众德国坦克的噩梦。
很快德国人发现自己横扫欧洲的装甲部队似乎遇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改变这种情况迫在眉睫。他们希望研制出一款全新的中型坦克,车重在30-35吨之间,火力防护机动上都能压倒T-34坦克。于是效仿T-34***用倾斜装甲的黑豹坦克被研发了出来。
1943年1月首批黑豹D型坦克出厂,虽然重量早已超过了30吨,达到了44吨,但是各项属性也变得很优秀。前装甲达到了80毫米,加上倾斜装设计等效近140毫米。火力方面则是一门75毫米KwK42 L70火炮,口径虽然不及T-34但是倍径很大,穿甲能力很强,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击穿140毫米的钢装甲,在正常交战距离内能击穿所有二战参战的坦克前装甲,包括苏联的重坦IS-2。机动方面则安装了一台700马力的发动机,平地能达到55公里每小时,越野最***0公里每小时。除了机动外,各项能力全面压制T-34。
先说说二战德国黑豹式中型坦克基本参数:战斗全重 45.5吨,装备1门口径75毫米火炮/70倍径、2挺7.92毫米机枪、1挺7.92毫米高射机枪,12缸V型水冷汽油发动机、功率650-700马力,最大公路时速55公里,最大越野时速3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50公里,爬坡度30度,乘员5人。
从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看到,黑豹式坦克具有火力强,马力大的特点,同时,黑豹坦克也是一款防御性能很强的坦克,实战中大多数盟军坦克在1000米都不能对它造成威胁,而它却能轻易的击毁大多数对方坦克。
黑豹式坦克初衷是用来对抗苏联的t-34坦克的。实战中对t-34也取得了良好的战绩,逼迫苏联也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升级改造。不论在东线和西线,黑豹式坦克都取得了良好的战绩,是对方畏惧的一款坦克。
但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生产能力不足,黑豹坦克在数量上居于绝对劣势,还有后勤燃料配件短缺的困难,而且盟军又掌握了制空权。最后,黑豹式坦克也没能挽回德国的命运,淹没在盟军飞机和坦克的汪洋大海里。
如何评价鼠式坦克?现代的坦克可以打鼠式坦克吗?
鼠式坦克正面装甲最厚达24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个标准放在二战就是无敌的存在,是放到今天就相当于一张纸。现在各国坦克使用的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对均质钢装甲的穿深至少都在500毫米以上,所以现在坦克打鼠式坦克,简直就是筷子捅豆腐,一打一个穿。所以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科技的最前沿应用就是军工科技。
至于怎么评价鼠式坦克。这也算德国坦克点歪了科技树,但这也直接说明了坦克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厉害,那么坦克的防御是不是也要无限的增加装甲厚度呢?这是当时各国装甲部队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德国比他们的作战需求更超前,而德国就是选择放弃坦克机动而不断增加装甲厚度以增强防御。这一个思路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而战后苏联的坦克装甲部队也面临着这一问题,那苏联坦克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可以从T-54到T-72窥探一般,那就是降低坦克车体高度减小被弹面积,使用卵形炮塔增加炮塔防御。但是面对越来越厉害的反坦克武器,这些设计顶多也就是个心理安慰。而英国人的做法就就是坦克真正的出路,那就是研发复合装甲提高坦克的防御,历史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我今天各国的主战坦克都是使用复合装甲+附加装甲+***被动反应装甲的组合,有的甚至有坦克主动反应武器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
二战中,德国的主要战术是运动战、闪击战,坦克集装甲、火力、机动于一身,在闪击波兰、穿越阿登森林、突破马其诺防线等无不展现它强大的优势。在尝到坦克带来的甜头后***对坦克更是寄予厚望,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1943年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后德军在东线举步维艰,***将原因归结于装备不够完美,一款被搁置已久的超重型坦克***被翻了出来,也就是“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由斐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于战前提出,保时捷公司设计,主要由克虏伯公司生产,Alkett公司组装。主要参数如下:
战斗全重:188吨
装甲厚度:60~240毫米
主炮口径:128毫米(穿深大概260mm)
副炮口径:75毫米
车组:6人
车体体积:10.09米x3.67米x3.70米
现代坦克有效射程是多少 二战坦克是多少 现代的炮射导弹和贫铀弹就不说了 老鼠在他们面前就是没装甲 现代次口径穿甲弹各个国家自曝的穿深是多少 打老鼠就是秒 二战坦克基本上都没火控系统 开炮前必须停车瞄准 这还仅限打静止目标 打移动目标准确率完全靠炮手经验加成 综上所述老鼠只要暴露在雷达等可视范围下 老鼠的乘员就要做好投胎的准备
鼠式坦克是德国保时捷公司在二战末期设计的重型坦克,战斗总重量188吨,是当时最重的坦克,由于重量过大,23公里的公路行驶速度和13公里的越野速度,越野性能和机动性能很差,装甲厚度只有60-240毫米,一旦面对现代的先进坦克的穿甲弹、破甲弹、或者碎早弹毫无还手之力,比如说:穿甲弹头一般用高密度的钨合金贫铀合金制成通常能穿透230-400毫米厚的垂直均质刚装甲,因此说鼠式坦克绝不会是现代坦克的对手!本人愚见仅供参考!
二战中最可怕的老鼠:纳粹德国188吨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是俄罗斯的国宝,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谢谢美女摄影师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44期
可怕的老鼠,终于看到你的真容了。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的登陆艇门是从前面放下去的?
谢谢邀请!
我看过《拯救大兵瑞恩》《最长的一天》……等影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登陆艇,都是门朝前开的,士兵们下饺子一样,往下涌,可怜啊,那些一路在胸前画着十字,嘴里祷告不停的士兵们,一下艇,就中弹牺牲了,当时我想,为啥不把艇门开在一边,如果开在一边,避免跟对面敌军正面相对,或许能少些牺牲……
后来我再想,登陆艇都是舰船载运过去的,艇门开在一头,大概是方便官兵上下吧。门小,一次性下人少,敌人射击时,受伤害的人就少。(我为我的想法感到可笑)
这个我个人理解啊,登陆艇登陆的时候,要求快进快出,本身抢滩登陆时就是枪林弹雨,抢的就是时间。
首先,如果是人员登陆艇,士兵如果从两船舷下船,首先面临一个下船速度问题,每个士兵携带大量装备,抱着枪往下跳会很麻烦。有些的还是携带迫击炮的。之后就是登陆艇两侧都是海水,一般突击登陆艇抢滩吃水也就1米左右,但是战场可不会那么理想,如果是个弹坑那么就会是几米深。可能会淹死人的。
所以综合一下利弊,船艏跳板是最有力的。如果你要说机枪会从船头扫死一船人,战场上会有,但是机枪不一定就有那么好的射界。而且多艘艇一起抢滩,不一定那么倒霉,每艘登陆艇正面都有一名海恩·塞弗罗端着MG42机枪在守候。但是战争一定会死人的。
我们常从电影、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密集的炮轰火力网开始延伸时,步兵就会跃出战壕,向防守一方冲去,这是地面作战的常用战术。然而,在两栖进攻中,攻击步兵首先要考虑如何快速登岛的问题,否则只能奋力从水里冲出,跨过湿漉漉的沙滩,这将大大限制士兵的自由度和增加人员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战役,盟军整合了一支庞大的多军种登岛部队,它拥有13000架飞机,6000艘各类舰船,参战人员多达288万人,其中美军153万多人。虽然拥有强大的火力支援,但最终将人员和装备快速送过对岸,才是赢得战役胜利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越往滩头靠近,舰船的吃水深度就越浅。一般的舰船停在距离滩头几百米,甚至1-2公里的位置就再也不能向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吃水浅的小艇来完成剩下任务。可是,就因为一只小小的船差点让诺曼底战役***“胎死腹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20世纪30年代末,成立不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已经预料到,在太平洋上与日本角逐制海权的战斗中,将涉及岛屿进攻,所以敦促海军部门建造登陆艇。此时,海军最感兴趣的是***和战舰,而不是小小的船只。因此,没做什么工作,陆战队的需求等于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了。
如今,第二战场的开辟,需要便捷的登岛设备迫在眉睫。早先,他们看上了英国人使用的坦克登陆舰,它***用平底设计,能够运载4至8辆坦克。它在前两次地中海登陆作战中表现不俗。不过,它们有个致命的缺陷:体态笨重,速度缓慢,极易受到攻击。
陆战队必须在第一个攻击波中一马当先,快速上岸。于是,就需要一艘吃水浅的小船,能将船头开上岸,并迅速返回,接运下一批登岛部队。同时,船不能有在汹涌的波涛中有翻船的危险。在船头还需要设计成斜板,打开后步兵能够冲向海滩。
美国不缺少舰船设计方面的人才,不管是海军的还是其他人,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案,其中有些是不错的。但是,他们设计的最大问题是需要大量的钢材和轮机,而当时的战争年代,最缺的就是钢材。开辟第二战场的盟军,此时需要大量的登岸设备,难道要放弃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履带公司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履带公司起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